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台灣漫畫

台灣漫畫


台灣漫畫指在台灣製作或發行的漫畫,受到日本漫畫很深的影響。臺灣漫畫在二十世紀初的日本統治時代,即受日本「潑克」文化的影響而發行《臺灣潑克》期刊,但臺灣漫畫家仍對本土的意識濃烈,創作均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一九二七年楊國城陳繼章二人繪製一幅臺灣總督立於資本城之政治漫畫,而遭處分。一九三o年代因日本兒童漫畫的興起,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洪晁明許丙丁等亦受日本流行漫畫影響而創作,如洪晁明的《建設阿婆》及許丙丁的《現代封神榜》。一九三五年雞籠生(原名陳炳煌)出版《雞籠生漫畫集》為臺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


發展歷史


前史1945年以前

戰前,台灣漫畫家在日本漫畫的影響下極思表現。日治時代,1940年台灣新竹州出現一個多人組織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陳家鵬、王花、洪朝明、葉宏甲、林河世等人都參與日本漫畫會的函授課程,而當年參加日本雜誌《KING》漫畫比賽獲得20日圓的陳光熙、陳定國,也參予函授課程;他們在日治時代已活躍於報刊、雜誌,《台灣新民報》、《台灣日日新報》、《新竹州時報》、《同光雜誌》均有他們的作品。

戒嚴時期1945~1954年

1945年,「新高漫畫集團」成為台灣漫畫急先鋒,他們和藝文界同好黃金穗、鄭世璠等人,合資創辦了一本極欲與祖國交流的雜誌《新新》月刊,在這本刊物中有兩頁由「新高漫畫集團」創作時論漫畫,傳真了當年的社會亂象。戰後的混亂、物價飛漲、官商勾結、民不聊生等現象,都在這兩頁漫畫作品中一一現形。由於戰後資源不足、環境條件不佳、政治不利等因素,《新新》一共只辦了八期、七冊(其中兩期為合輯),不過已是台灣漫畫史上重量級的歷史遺產。葉宏甲在《新新》月刊發表的漫畫,極富諷刺性的內涵,寫實傳達了戰後台灣民不聊生的實況。
1949年,中國國民黨自大陸敗退來台,梁中銘、梁又銘、牛哥等人活躍於漫畫界,梁中銘、梁又銘於同年10月15日創辦《圖畫時報》,1950年4月5日停刊,後應《中央日報》馬星野社長之邀,將《圖畫時報》併入《中央日報》,編輯成「漫畫半週刊」。
1950年4月26日《新生報》翊開闢了「漫畫雙日刊」,此刊前後由夏緯圖、劉獅主編,六十期後更由一頁過大為兩大版,曾經刊載王小癡「三叔公」、清禾「娃娃日記」等作品,都極受歡迎。1950年後,牛哥等人也創辦兩本刊物《兄弟畫報》、《天風畫報》。
1953年,《學友》創刊,自此掀起了漫畫連載風潮,《東方少年》、《模範少年》、《新學友》、《中國少年》等兒童雜誌紛紛竄起,《學友》的發行對兒童漫畫起了巨大的作用。羊鳴在此刊發表「小八爺」,泉機創作的「三藏取經」也於此雜誌連載,這兩部台灣漫畫家創作的兒童漫畫寫下台灣漫畫史重要的一頁。之後,又有劉興欽、洪朝明(洪晁明)、黃鶯、星火等漫畫家投入創作

黃金期1955~1964年

1958年,大華出版社的漫畫大王創刊,連載葉宏甲的《諸葛四郎》,模範少年雜誌社也將模範少年改成漫畫雜誌,揭開台灣漫畫史上輝煌的一頁。

受難期1965~1974年

1966年,政府頒布「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等法令審查制度,對怪力亂神的漫畫給予五花大綁的箝制。漫畫菁英因而相繼棄筆、罷畫抗議。審查的問題凸顯了執政者對漫畫創作的扭曲,而白色恐怖的文字獄也因評審的意識形態作祟而時有所聞。國立編譯館公告「國立編譯館連環圖畫輔導辦法」,明定審查標準、發照辦法、送審辦法、送審注意事項等,在此情況下,仍有四千多冊送審,但至1970年,僅剩二百多冊送審量,漫畫創作幾乎停擺,銷售亦跌入谷底。
1970年,台灣的影人廣告公司和日本動畫界合作,在台灣招兵買馬,由楠部大吉郎、大塚康生等日本動畫界大老傳授動畫技術,訓練動畫、原畫人才,加工日本動畫。結果有不少漫畫從業人員(未成氣候故不能稱為漫畫家)投入這個全新的領域,當時日本的《巨人之星》、《攻擊NO.1》二部熱血運動漫畫當紅,台灣的動畫新兵就位這兩部動畫的卡通片加工動畫的部份。

新生期1975~1984年

1979年,國立編譯館大量放行日本漫畫出版,看到日本漫畫氾濫成災,漫畫家牛哥忍不住內心的不滿,於他徒弟劉廣福所開設的新生畫廊及今日百貨公司舉辦多次的「漫畫清潔運動」,牛哥將國立編譯館審查通過的日本漫畫「再審一次」,藉此審判國立編譯館。
1980年台灣的漫畫市場又活絡起來,虹光、東立、華仁(葉宏甲大徒弟黃錦堂所創辦)、伊士曼等十多家盜版日本漫畫的出版社蓬勃發展。東立出版社則信心十足的發行《東立漫畫週刊》,主攻少年漫畫;伊士曼發行《小咪漫畫周刊》以少女漫畫為主。《中國時報》編輯則幫幫助敖幼祥的四格漫畫作品《烏龍院》在《中國時報》上專欄連載,一時間「敖幼祥」三個字紅遍台灣。1982年《烏龍院》發行後他說「我紅到連自己叫什麼都忘記了。」
1983年2月,陳弓的《漫畫諷刺》雜誌出版了《口誅筆伐國立編譯館專號》,完整紀錄「漫畫清潔運動」的成果。

展開國際性交流1985~1994年

1985年,日本講談社《Morning》月刊開始連載《烏龍院》。《烏龍院》不僅使得敖幼祥名利雙收,還使敖幼祥與父親的關係大大改善,敖爸爸開始慢慢接受兒子和他的漫畫,他雖然很少當著敖幼祥面誇獎他,但逢人便指著報紙上的漫畫和作者姓名自豪的說:「這是我的小兒子!」
1992年,台灣的漫畫出版社接受日本漫畫授權之後,在日方的建議下,中華民國漫畫協進會也舉辦了台灣漫畫博覽會。漫畫博覽會的活動由漫畫協進會的輪值會長主持、主辦,兩年舉辦一次,日本的漫畫家和台灣漫畫也在這樣的盛會上進行交流,為讀者簽名。日本、香港和台灣漫畫界的交流在世紀末位台灣漫畫注入不少生命力,但因為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台灣漫畫於21世紀將面臨更艱難的挑戰和再一次的蛻變。
台灣漫畫在「漫畫大審」、日本漫畫全面進佔的影響下而元氣大傷之後,終於在1980年代展現復甦活力,本土漫畫家的成績得以彰顯。但是,市場空間遭到壓縮,漫畫雜誌的發行相繼面臨困境,卻也證明了本土漫畫的窘態。1992年之後台灣漫畫市場因日本漫畫全面進佔而起了很大的變化,東立、大然、尖端、長鴻、青文、時報等出版社都推出漫畫雜誌,一時之間市場充斥著約30種漫畫期刊,雖然這些漫畫雜誌大量登載日本漫畫,但仍有些雜誌也採用台灣漫畫新人的創作,尤其是東立的《龍少年》、《星少女》,大然的《公主》均以本土創作,而《寶島少年》、《熱門少年》、《新少年快報》也都有多篇台灣漫畫作品刊登,顯見台灣漫畫仍有一線生機。經過三年的競爭,1995年以後便高低戶間,在相繼的停刊、創刊之冬,飽和的雜誌市場逐漸露出疲態。


挑戰與蛻變1995到現在

台灣漫畫家在日本漫畫和香港漫畫的夾擊下,發展空間雖然有限,創作量也不及日本、香港,但還是締造了不錯的成績。台灣漫畫家的表現有目共睹,只是在不成熟的環境下,漫畫迷不再捧場,使得出版社心灰意冷,再加上景氣低迷,猶如雪上加霜。1990年代的台灣漫畫界變化多端,多位漫畫家活躍於國際舞台,鄭問以水墨漫畫技驚日本,進軍日本第一年就奪下「日本漫畫家協會漫畫賞」的優秀賞,日本漫畫界大師石之森章太郎在頒獎典禮上盛讚鄭問的繪技與開創性,並感謝他對日本漫畫界的刺激與貢獻。此後日本漫畫界對台灣漫畫另眼看待,高永的《荒原的新娘》在日本雜誌連載,《梵天變》的單行本也發行日文版。

1997年,出版市場一片冷冽,出版社為了生存,改變經營策略。東立停掉每月賠累六、七十萬元的《龍少年》;大然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不少漫畫家紛紛離開、不願屈就新政策,《TOP熱門少年》改版增大開本;《非常青年哇漫畫週刊少年》則以瘦身減頁的方式,因應急速萎縮的市場(2000年又以全新風貌出發);《星少女》則在出版2000年5月號後,畫上休止符。
1999年9月9日,在新竹市舉辦了一場「亞洲漫畫高峰會」,有二百多位來自台灣、日本、韓國、香港、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法國等地的漫畫家在此交換心得。
2000年台灣漫畫市場低迷,網路咖啡店興起,電玩成了時代的寵兒。
2001年敖幼祥將舊版《烏龍院》,全部142本漫畫、以及130集Flash動畫著作權一次性賣給了台灣某公司,合約期長達作者死後再加50年的時間,而轉讓價格只有300萬新台幣,由於該公司經營不善,並沒有對《烏龍院》等作品進行發行,敖幼祥將此公司告上法庭。這年敖幼祥45歲,他決定「重出江湖」,繼續完成他的漫畫夢。2002年10月,看好中國漫畫市場的敖幼祥在廣東省珠海市創建了自己的漫畫工作室,2003年12月將工作室轉到廣州市,2005年在浙江省舟山市的一個小島上創作出了《烏龍院大長篇》。
2005年9月,敖幼祥與台灣某公司的著作權糾紛案一審宣判結果為敖幼祥勝訴,包括142本漫畫版權在內著作權全部收回歸敖幼祥所有。
台灣漫畫人才的傲舉
1950年代之後,台灣漫畫人才輩出,歷練十多年的磨鍊,大多已爐火純青,風格獨樹一幟的漫畫家也都擁有一片天,並寫下了驚人紀錄。在畫風上,漫畫家多有「台灣第一」的頭銜,並紛紛締造自己的傲人創舉。

1953年雞籠生出版《雞籠生漫畫集》第一集,可謂台灣第一個人物漫畫家。
1940年代初,葉宏甲、洪昆明、王照光、陳家鵬組成台灣第ㄧ個漫畫團體「新高漫畫集團」。1945年,他們於《新新》月刊上發表台灣第一批評論漫畫。
牛哥的「牛伯伯打游擊」大受歡迎,是台灣第ㄧ個漫畫明星。
陳定國的鳳眼美人造型風靡一時,可說是台灣第一個少女漫畫家。
陳海虹首創武俠漫畫新風格,可謂台灣武俠漫畫的開山鼻祖。
劉興欽是第一個以鄉土為題材記錄台灣1950年代轉型期的台灣漫畫家,其輝煌成就感曾讓他先後被三位總統接見。他創作的「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等漫畫人物,帶動城鄉再造,可說是台灣第一批漫畫代言人之一。
童叟是台灣第一位以大江南北中國人之悲情人生作為題材的漫畫家,他在國語日報畫了多部感人肺腑的傑作。
葉宏甲於1958年以諸葛四郎奪得台灣第一個漫畫應學偶像知名,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黃鶯是台灣第一個以科學為創作題材的漫畫家。
1960年代中,山巴「38」(邱錫勳)因不滿漫畫審查制度,憤而折斷漫畫筆改以柏油作畫,竟也寫下世界首位以瀝青做的紀錄。
陳光熙是台灣第一個校長漫畫家,他在北市商服務了35個年頭,早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大法律系。
2012年5月,敖幼祥的《烏龍院大長篇》以4868頁宣布完結,為兩岸三地原創漫畫最長紀錄。2005年敖幼祥開始創作此漫畫,到2012年一共在漫畫雜誌《漫畫世界》上連載了7年時間。

台灣漫畫人才的傲舉

1950年代之後,台灣漫畫人才輩出,歷練十多年的磨鍊,大多已爐火純青,風格獨樹一幟的漫畫家也都擁有一片天,並寫下了驚人紀錄。在畫風上,漫畫家多有「台灣第一」的頭銜,並紛紛締造自己的傲人創舉。

1953年雞籠生出版《雞籠生漫畫集》第一集,可謂台灣第一個人物漫畫家。
1940年代初,葉宏甲、洪昆明、王照光、陳家鵬組成台灣第ㄧ個漫畫團體「新高漫畫集團」。1945年,他們於《新新》月刊上發表台灣第一批評論漫畫。
牛哥的「牛伯伯打游擊」大受歡迎,是台灣第ㄧ個漫畫明星。
陳定國的鳳眼美人造型風靡一時,可說是台灣第一個少女漫畫家。
陳海虹首創武俠漫畫新風格,可謂台灣武俠漫畫的開山鼻祖。
劉興欽是第一個以鄉土為題材記錄台灣1950年代轉型期的台灣漫畫家,其輝煌成就感曾讓他先後被三位總統接見。他創作的「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等漫畫人物,帶動城鄉再造,可說是台灣第一批漫畫代言人之一。
童叟是台灣第一位以大江南北中國人之悲情人生作為題材的漫畫家,他在國語日報畫了多部感人肺腑的傑作。
葉宏甲於1958年以諸葛四郎奪得台灣第一個漫畫應學偶像知名,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黃鶯是台灣第一個以科學為創作題材的漫畫家。
1960年代中,山巴「38」(邱錫勳)因不滿漫畫審查制度,憤而折斷漫畫筆改以柏油作畫,竟也寫下世界首位以瀝青做的紀錄。
陳光熙是台灣第一個校長漫畫家,他在北市商服務了35個年頭,早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大法律系。
2012年5月,敖幼祥的《烏龍院大長篇》以4868頁宣布完結,為兩岸三地原創漫畫最長紀錄。2005年敖幼祥開始創作此漫畫,到2012年一共在漫畫雜誌《漫畫世界》上連載了7年時間。

出處: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BC%AB%E7%95%A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